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夏日饮食保健“四原则”

来源:饮食保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夏季三个月,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汗液蒸腾。在这样的季节,重视饮食养生,顺应自然、提高身体素质、防病保健会大有裨益。夏日饮食养生有以

夏季三个月,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汗液蒸腾。在这样的季节,重视饮食养生,顺应自然、提高身体素质、防病保健会大有裨益。夏日饮食养生有以下四原则。

一是要“清淡”。夏日气候炎热,湿热熏蒸,人们不但心烦气躁,由于湿热容易伤脾,人的食欲往往也会下降。所以,对夏日饮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力求做到清淡爽口,以增进食欲。

1.多吃果蔬。夏季是蔬菜、水果最丰盛的季节,应适当多吃些番茄、茄子、豆角、黄瓜、冬瓜、苦瓜、豆芽、桃子、香蕉等蔬菜、水果,既清淡爽口,又能补充维生素C等,对防病保健最为有益。

2.少食油腻。酷暑盛夏,人们的消化功能往往会减弱,食欲下降,厌食油腻。因此夏季宜进食不油腻易消化的食物,烹调方法宜多用蒸煮,少吃煎炸油腻、辛辣刺激和香料过多的食品。夏季由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往往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但最好少吃较肥腻的猪、牛、羊类红肉,而宜适当多吃些鸡、鸭、鱼、虾、豆制品,以补充蛋白质的不足。特别是可以吃鸭子,因为鸭子是水禽,性凉,最适合夏日食用。

3.多吃凉菜。夏天可以多做一些蒜泥拍黄瓜、凉拌三丝、凉拌豆芽、凉拌豆角、凉拌茄泥等凉拌菜,再适当加些姜、蒜、醋等调料,吃起来既清淡可口,还有开胃和预防疾病之功效。

二是要“消暑”。 三伏盛夏阳气最盛,在热浪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调节极易失衡而引发中暑,所以夏日饮食宜多进食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品,以帮助防暑降温,预防疾病的发生。

1.多吃解暑食品和饮料。西瓜、绿豆(绿豆汤、绿豆粥)、荷叶(荷叶粥、荷叶饭)、绿茶等食品和饮料,既有消暑解暑作用,又有清心利尿之效。此外,冬瓜、苦瓜、丝瓜以及蒲公英、马齿苋等野菜,不但有清心消暑之功效,还有清热解毒等作用,最适合夏季保健食用。

2.适当吃冷饮。天气炎热,汽水、冰淇淋、酸梅汤、冰镇啤酒等冷食、冷饮,既能补充一定的水分和能量,消除暑热,又能沁人心肺、解渴除烦,令人精神倍增。但应该注意的是,吃冷食冷饮一定要有节制,不能总是“冰镇”自己的肠胃。特别是患有慢性胃肠疾病之人,或体质属阳虚寒盛之人,宜少吃冷食冷饮,尤其不宜多喝汽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以及血脂高的人宜少吃冰淇淋和雪糕等冷食;患有支气管炎、肺心病等虚寒型病人吃冷食容易导致旧病复发;儿童、老年人、孕妇、体质虚弱之人也不宜多食冷饮,以免影响胃液的分泌与消化,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诱发感冒。此外,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不宜立即进食冷食冷饮,以免伤肺,应休息一段时间待呼吸平静后再吃。

3.食用药食两用品。对一些脾虚湿重或肠胃不调的人,可适当吃些有消暑利湿、醒脾开胃等作用的药食两用品,如藿香、佩兰、苡仁、扁豆、赤小豆、芡实、莲子、飞滑石、焦大麦等。如在绿豆、荷叶粥中适当加入苡仁、扁豆、赤小豆、莲子等,可增强健脾除湿之功效;又如用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麦芽各20克,甘草3 克,水煎代茶饮,有芳香化湿、醒脾健胃之作用。

三是要“补水”。夏天由于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张,出汗较多,体液消耗最大,容易出现咽干口燥、尿量减少等症状,所以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和保证脏腑组织的生理需要。若总等口渴了才饮水,就如大地已干裂才去浇地一样,机体健康已受到很大损害。夏季水的需要量,应随体重、年龄、气候变化和劳动强度而定,一般正常成人需补充1500到2500毫升,高温作业和劳动、运动强度较大的人,水的需要量还应增加,以不感口渴为标准。

1.少量多次饮水。夏季补充水分宜采用少量多次法。其中以白开水、矿泉水、淡茶、菊花茶、绿豆汤、酸梅汤为最佳,既解渴又经济实惠。虽然可饮些啤酒和饮料,但不可经常用啤酒和甜性饮料代水。

2.补充盐水。高温作业或进行剧烈运动时,若持续大量出汗,则应适当喝些淡盐开水或含盐汽水,以补充钠、钾的丢失。

3.汤粥补水。夏季出汗较多,吃饭时可适当喝些汤或吃些粥,如番茄蛋汤、黄瓜肉片汤、海带丝汤、冬瓜丸子汤、榨菜肉丝汤、豆腐汤以及绿豆粥、莲子苡仁粥、赤小豆粥等。喝汤吃粥不但可补充水分,还有健胃、消暑之效。饭前口中干渴不想吃饭时可以先喝些汤,还有开胃进食作用。

四是要“安全”。俗语说“病从口入”。夏季气候炎热,是致病微生物最易繁殖的季节,若不重视饮食卫生,最易引发肠胃系统疾病,甚至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夏季保健特别要重视饮食的安全卫生,预防疾病,防止食物中毒。

文章来源:《饮食保健》 网址: http://www.ysbjbjb.cn/qikandaodu/2020/0728/398.html

上一篇:傣族医药的食疗保健方法与技术的现状探析<sup
下一篇:夏季饮食保健小常识

饮食保健投稿 | 饮食保健编辑部| 饮食保健版面费 | 饮食保健论文发表 | 饮食保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饮食保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