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保健品不是药(2)

来源:饮食保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临床上,滥补保健品致病也成为不少医生遇到的案例。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介绍,一名50多岁的女患者,从20多岁起就长期服用某种号

在临床上,滥补保健品致病也成为不少医生遇到的案例。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介绍,一名50多岁的女患者,从20多岁起就长期服用某种号称关爱女性的口服液,虽然皱纹少了,更年期推后了,但却查出了卵巢癌。检测结果是:她所服用的保健品里含有雌激素,长期大量补充最终导致病变。

对于30—50岁的女性,本身处于囊肿高发期,同时,对美的追求又让她们对抗衰老、减肥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因此最易滥补减肥、美容、排毒等几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中恰恰含激素类成分最多。陈霞飞表示,有些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等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盲目服用会提高患病风险。

性保健品则是男性最易滥用的。南京军区总医院男科主任医师商学军表示,他常碰到一些ED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时不去医院治疗,轻信“一吃就见效”的性保健品广告,却连它们的真实成分都不清楚,最终延误到晚期,增加了治愈难度。

对于儿童来说,很多保健品都含有雌激素,如果大量补充,会影响女孩的第二性征,最典型的就是乳房发育、月经提前;男孩则会出现骨龄发育提前,影响正常生长。此外,激素还会导致孩子胃口大增,引发肥胖问题。而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一枚健康的“不定时炸弹”,可导致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老年人脾胃娇气,本身已有慢性病的患者,服用保健品的禁忌就更多了。张湖德指出,极少人吃补品前会征求专家意见。滥补一通后,不但没效果,还导致了上火、腹泻、胃口更差等多种问题。

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保健品和药品混用存在很高的风险。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早在2016年就曾发布提示,药品和保健品混用不当,不仅不利于治病,还可能带来危险。如鱼油能辅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利于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但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期间服鱼油,出血风险可能增大,而当与肝素、华法林混合使用时,会相互影响,降低效果。为防止二者相互作用,建议间隔1—2小时分开服用,或遵循医嘱适当酌减或停用保健品。

健康人不需要保健品

“一般来说,只要日常饮食多样,就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营养需求。”宋新强调,对于工作压力大、饮食又不规律、口腔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差的人,以及在一定时期受到饮食的限制而不能正常进食的人,他们的营养摄入不均衡时,才需要适量补充营养素。

对此,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学敏也表示:“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人是不必服用保健品的。”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特邀副会长、BLACKMORES澳佳宝亚洲区董事长欧必得虽然代表保健品企业,但他对于保健品的选择观念也颇为审慎,“社会应该正确认识膳食营养补充剂的作用,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膳食补充剂。这样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为正规的生产者打下最牢固的根基。”他举例说,对于缺乏维生素D,“我首先推荐是多接触阳光,日照可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这对我们身体有很多好处。但是调查显示中国女性因为爱美,不喜欢晒太阳,因此缺乏维生素D。在这种情况下,吃膳食补充剂就是不错的选择。”

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是保健品中销售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产品,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贾健斌也非常关注。他表示,调查显示在中国,人群中确实存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以及儿童、妇女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现象。其中,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快,且易伴有厌食、挑食等情况,因此是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其次是孕妇、产妇、乳母等,容易出现微量营养素缺乏;老年人由于食量减少、消化功能减弱,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量营养素缺乏。贾健斌说:“这些人应该合理搭配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吃一些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对于保健品怎么吃,宋新提醒道,常见的膳食补充剂也有它们的最佳服用时间。比如,维生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另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在饭后服用脂溶性维生素,能够使其溶解在食物的脂类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钙片最佳服用时间是晚上,一般为睡前2—3小时;长期吃素,或者需要保持健美身材的人有时会选择蛋白质粉作为补充剂,在吃饭时一起服用,蛋白质粉能够较好的吸收;饭前30分钟左右服用螺旋藻,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体重偏轻和正常的人,建议饭后服用,这样可以避免影响食欲。

文章来源:《饮食保健》 网址: http://www.ysbjbjb.cn/qikandaodu/2020/0807/436.html

上一篇:小龙虾火爆对农产品上行的启示
下一篇:餐饮业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饮食保健投稿 | 饮食保健编辑部| 饮食保健版面费 | 饮食保健论文发表 | 饮食保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饮食保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